從螢幕成癮與Narcissus情節所共通的肢體語言,艸雨田抓住了童話故事與現代生活相互扣連的可能,從演前提醒觀眾將手機關閉,但席間卻有幾盞大亮的手機螢幕照亮幾張臉,演員的進場輕巧地將觀眾捲入隱形的童話場景。起先六位演員以歌隊的姿態講起故事,公主與工匠的腳色逐一被歌隊群體推進故事當中,美麗公主一穿上華服,所有人便爭先恐後地上前要一親芳澤,當她看到鏡子便入魔地凝視鏡像。而飾演醜陋工匠的演員則是先被霸凌一般地在身上填充異物,他的悲劇卻未就此完結,故事焦點轉向他追求公主的路程,四名歌隊和工匠勞動著身體,打造一面全世界最美的鏡子要獻給公主,卻要到工匠剜去臉上的肉,將鏡面鑲滿他臉龐,他終於得到公主永遠的凝望。
歌隊當中的女演員幾次在牆上進行繪本速寫,閱讀畫中故事的當下,我們並不存在於故事場警而是存在於劇場空間,當故事裡的時間飛也似地走過,公主看見鏡(工匠的臉)中自己蒼老的面容,崩潰而死。演員褪回黑衣,群情激昂地自拍起舞,同樣輕巧地將觀眾置入演員手中的螢幕,也許也帶入公主的鏡像裡,裡裡外外,我們幾度穿梭在現場、故事與螢幕/鏡像之間,公主與工匠的身體都存在於我們的生活當中,世界就是在勞動與螢幕當中年華老去。
其它意見:艸雨田是新竹當地舞蹈教育機構所衍生出的團隊,童話故事則為舞蹈教育機構成果展經常搬演的題材,但這次參與臺北藝穗節,能跨出特定的觀眾族群(學生與家長),以童話為題進行集體即興創作,而能不落入故事接龍的圈套,且翻玩觀演關係並緊扣多層次的隱喻結構,成為極具發展潛能的小品;然而身體如何投入演出現場,再拉出一道光譜,也許就是集體即興創作劇場與舞蹈相遇更令人期待的火花。
演出場地:莎妹劇團「自己的排練場」